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初探

2019-08-20 15:10

摘自:《东城信息技术教研网》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基础教育应承担起培养这种素质的职责。我国也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重要性,国家教委决定:从 2001 年新学期开始,所有的高中必须将信息技术课列为必修课。但因为其是一门新兴学科,在教育过程中还处于摸索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理论可以借鉴,因此很多在这个学科岗位上的教师都存在着一个困惑的问题:信息技术课该怎么上?作为本课程教师,我想就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抓好当前教学谈一些想法。

一、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及其社会应用的推动,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日益显现出了它的新特点:一是知识更新速度快,新概念、新方法、新思维不断涌现,新的软件和硬件层出不穷;知识灌输在信息技术教育这里再难占一席之地。二是实践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强,信息技术教育越来越演变成为一个丰富的、创造性的工具和环境的创设。教育在这里只意味着探索。三是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浓厚,学生家长、教育行政部门和整个社会都很重视,学生的起点极不平衡,学习的条件差别很大,学习途径也多种多样,信息技术的开放式教育初露端倪。四是课程开设投资大,电脑室、网络教室的建设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管理成为重中之重。

基于以上几个特征,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已不再是去传授知识,而是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养成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受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 “ 两个素质 ” 教育,把信息技术课建设成为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最佳课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 “ 学而致用 ” 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提高教学设计质量,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1 .深刻领会与贯彻 “ 任务驱动 ” 的教学原则、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在绪言课中就提出本学期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明确总的学习任务与目标。以后每一堂课都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解决好学什么,为什么学的问题,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注意针对学习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如:为让学生掌握 WINDOWS 的基本操作,可以布置机器设置任务,可以规定什么样式的墙纸,屏幕保护程序,机器日期等。也可人为的设定一些软故障让学生修复。对任务完成的评价可从多个角度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并充分应用赏识性教育,发现学生作品中的优点,如学生学做网页色彩搭配不行,但也许构图较新颖,也许能用一些好的技巧等。

2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要把握基础兼顾广度与深度

教师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讲解不可能也不必要面面俱到,如病毒的讲解在上课时讲清其概念、特点、传授、防治,至于当前出现的一些病毒以及防病毒软件则可让学生搜集,用少量时间供其发布,这样既拓宽的知识点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再如一些基本操作可精讲基本的,更多的让学生上机时发现,老师可以适时总结同学的发现,这样用利于学生对本知识点广度的掌握。

3 .优选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 比喻法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性的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适当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极为重要。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例如在介绍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时,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和课件来演示,把电脑比作一个家,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等比作是家中的家具,如桌椅、橱子等等,至于抽屉里,橱子中放的许许多多不同的东西便是我们的应用软件。诸如此类的比喻,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2) 直观感知法

信息技术课对初学者来说,还是一门新兴的、新颖的课程,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没有接触过或很少接触过计算机硬件,因而对计算机更是充满着一种神秘感,很想知道计算机是怎么工作的,主机箱内到底有些什么东西,它们各有什么用途?对此,教师可以通过现场实物展示来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认识一下什么是硬盘、主板、内存、显卡等,然后再简单地解释其作用,让他们看得清楚,弄得明白。通过直觉的感官认识,学生就会对心中的疑团有所解开,并在脑海里建立起一个对计算机基本结构的模型。

3) 游戏法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共性。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更是挡不住的诱惑。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大胆引入游戏,却不是仅以玩为目的,而它作为把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其它知识、技能的手段。

4) 对比讲解法

在讲 Windows 基础知识时,经常可以用到对比教学方法。如讲授资源管理器,可通过观察教师的电脑来进行对比,比较两者窗口界面的不同,来加强学习的效果。再如讲述中文录入,可先用拼音码、五笔码、区位码录入同一个汉字,然后调用高级程序语言自编的机内码换算程序进行演示,让学生明白,无论何种输入法,在同一个标准汉字库下其机内码是唯一的,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各类汉字输入法,无外乎就是音码、型码和数字这几种而已,从而打消他们对输入法难学的畏惧心理,并通过自己的练习与老师的分析比较,使学生很快选定各自喜爱的汉字输入方法,更快进入到文字录入的学习状态。

4 .以学生为中心,合理组织学习

教学大纲规定学生上机时间不少于总学时的 70% ,这就是说本课程的学习多半时间是在学生自学中进行的,上好本课程,教师的组织引导起关键作用,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可依据学生素质情况进行分组,每小组安排一两名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单独辅导这部分素质较好的学生,他们接受速度快,然后由他们再去指导他们小组的同学学习,学生中有部分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同学也可以选出作为班级辅导员,多给学生相互讨论的机会与时间,同时多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机房机器内部联成局域网,并运行起多媒体电子教室,可以充分利用,集中讲解一般性的问题。同时还应该看到学生们是有种种兴趣倾向的,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应有所侧重,有美术特长的同学可以给他们学习图像处理的机会,喜欢编程的同学可以单独为他们讲点编程。

二、合理运用学习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 .组织协作学习,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的增减

协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在带领学生上第一节计算机课时,不要急于展开教学,而是首先分组,并告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互相配合,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进步,在协作学习的方式下,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不仅仅是竞争的对手,也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协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

2 .培养个别化学习意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个别化学习并不等于不听教师授课,不进行相应的任务操作训练,而进行自由散漫地操作。教师可以利用一切工具进行教学活动,精讲一般性问题,多给学生相互讨论的机会与时间,更多是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学会使用 “ 帮助 ” 系统。并利用局域网及多媒体教室,进行学生兴趣的倾向教学。如采用 BBS 或在线聊天进行课堂交流,学生用 BBS 或电子邮件的形式交课堂作业,或让学生针对个别化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个别化学习的发展,可以提高自学能力,有利于对新事物的创新,同时可使应用方面得以综合化学习,更加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3 .不搞惟一性和标准化,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

利用图书馆、网络、调查访问等手段,最大限度地收集资料,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样的学习活动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并更好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研究性学习使课题的选择视野放得更宽,使教学形式体现出最大的时空开放性,允许不同的学生按各自的能力和所掌握的资料以及各自的思维方式去得出不同的结论,而不是追求结论的惟一性和标准化。同时它可以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将所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在各个学科中渗透。

4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 “ 自主 ” 学习

信息技术课上几乎大部分学生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刚上机的学生。这时教师不应只简单地告诉学生解决的方法,还要让学生思考问题是怎样出现的,建议他们从帮助中寻求答案,同时鼓励学生向周围同学请教。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出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将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而教师只是从中进行点拨,从而达到集体订正的目的。如果学生通过探索解决了问题,对所学的知识才会理解深刻,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形式新颖多样

1 .讲授与练习相结合

传统的课程教育是在教室中用“粉笔” +“ 黑板”这一固定模式,便可达到教学目标,然而,信息技术教育传授者却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手段,在机房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对受教育者进行演示,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教师一边教,学生一边学,然后再加上教师有目的、有意义的指导和分组讨论学习,不仅让学生可以学到真知,而且还可以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和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的友情,寓教于乐,其乐融融。

2 .测试性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将一些较容易的知识点做成课件形式,课件做成流线型,学生上机时通过自学进行自我测试,只有前一大项的问题全部答对(答对一定的比例)才能进行下一部分,把整个任务全做完了可以进行教师事先链接好的一些趣味游戏。对网络基础及因特网的应用这一章完全可用此模式。

3. 开展自由作业

数学作业同一个答案可以有不同的解法。计算机作业也一样,为了达到同一个目的,也可以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如在讲述粘贴、复制和移动命令后,进行练习时,不是纯粹的要求学生按照书本上的详细操作步骤,而是让学生在根据自己掌握基本技巧与理论知识前提下,自由发挥。然后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学生在多媒体教学平台上演示给大家看,让全班学生一起进行讲评,比一比谁做得更简捷、更方便,从而使学生能触类旁通,共同学习与提高。 4 .师生角色转换,讨论性学习

对一些重点知识,教师讲了,学生练了仍未能很好掌握,利用师生角色转换,在过程中检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能锻炼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如资源管理器的操作,这是很重要的,这个知识点学不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以后的学习,教师可以组织一节讨论课,把重要知识点细化,分别让不同学生进行主讲,下面同学可以就某一点对当前主讲的学生进行提问,如难回答教师加入,整节课教师只起一个组织的作用,放手让学生去上课,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5 .实例教学,在模仿中创新

在应用软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实例教学法,先展示一些优秀作品(网上下载或学生制作) , 这样既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又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与求知欲望,然后与学生们一起分析作品,最后安排学生实践,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再从学生作品中选一些优秀、有创意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比。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是崭新的素质教育课程,我们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才会有创新,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发挥能力 , 完成由学生的被动学习到自觉学习的飞跃,使信息技术课真正成为亲切易学的实用课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高举素质教育大旗,使本课程真正为基础教育注入生机与活力。